top of page

跨国医疗巨头们到底在抢啥?

作家相片: VentureBlickVentureBlick
哪些中国医疗创新与跨国医疗公司的合作机会更大?

医疗行业的朋友们,最近是不是感觉行业里的“合作出海”风潮越刮越猛?一方面,咱们国内的医疗创新企业纷纷扬扬地走向国际市场,带着满满的技术和热情,准备大展身手;另一方面,跨国巨头们也没闲着,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并购投资潮,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跨国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样的医疗创新?他们又是怎么挑选投资与合作目标的?


友情提示:文章末尾有一个聚集行业大咖的重磅线上论坛预告,不仅能获得全球并购合作的最新趋势信息,还有与跨国巨头的创新“买手”们直接对话的机会。不要错过了!


这次,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跨国巨头在新技术并购和合作上的那些事儿,看看他们是怎么“相中”新技术的,又有哪些“潜规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说不定,这里面就有你未来出海成功的关键呢!


我们近期受多家医疗跨国公司的总部委托,进行了面向亚洲创新市场的创新技术搜索。他们有些是为了并购合作以补充现有产品管线,有些是为了确保长期的领先优势而孵化投资前沿技术,提早进行布局。


在这些项目的策划和执行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跨国巨头的偏好和思考逻辑,希望帮助创新企业争取海外BD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的机会。



跨国巨头的战略合作考量重点:

(除了技术、专利、竞争优势、财务等常规因素外)


1. 战略契合度与协同效应:


在跨国巨头寻找新技术进行并购或合作的过程中,战略契合度与协同效应是关键考量因素。他们首先会评估该技术是否与自身现有的核心业务相契合,例如,一家专注于影像设备的医疗技术公司,可能会寻找人工智能诊断技术来完善其产品组合,实现功能互补。


其次,巨头们也会关注自身产品管线中的空白,比如传统设备公司可能会寻求远程患者监测技术,以填补在远程医疗领域的缺失能力。或者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可能会收购专注于新型基因治疗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从而迅速填补其在基因治疗领域的空白。


此外,为了实现业务多元化,他们也可能会积极探索新领域,比如进军数字疗法或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以此拓展业务边界,寻找新的增长点。


所以,创新企业如果想和跨国巨头合作,不要盲目地到处敲门,事先做好功课,研究自己的产品可以给大公司提供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2. 潜在价值与市场吸引力:


对,你没有听错,在评估潜在合作伙伴或收购目标时,跨国巨头也经常有 FOMO 情绪(Fear of Missing Out, 指害怕错过)。


他们会关注其他投资者或行业竞争对手对同类型产品或者该企业的兴趣程度,例如是否有其他跨国企业或风险投资机构也在对其表示关注甚至接触到什么程度,已经在进行什么样的合作,发出了什么样的要约等等。因为这可能反映出该企业的潜在价值和吸引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双方的谈判速度和筹码。


所以,创新企业更积极主动地与在同一个细分领域的多个跨国巨头接触交谈并进行各种尝试性的合作,可以帮助提高你的身价和市场吸引力。


3. 文化与融合难度:


跨国企业在搜索的过程中也会考量文化与融合难度,即企业是否愿意开放合作,还是坚持独立发展愿景,这将影响双方合作的可行性和效果。


此外,收购或合作后的整合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点,比如是否需要进行重大重组或投入新能力的建设,这直接关系到并购或合作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对于创新企业来说,明确自身战略与文化,展现出开放合作和国际化的态度,不仅能够吸引跨国巨头的关注,还能在合作中实现长期的稳定发展。有些亚洲国家的企业往往就是因为太过“本土化“,而让国际合作伙伴望而却步。



跨国巨头的搜索目标偏好:


1. 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不用太多改变现有诊疗流程的新技术。


跨国医疗企业越来越关注能够整合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效率的新技术。不管是通过创新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诊断准确性,还是降低操作培训难度和医疗成本。最终,这些技术都是为了给医生或者医院客户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以及长期获益。


不改变现有诊疗流程的新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们能够快速被医疗机构采纳和应用,因为不需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大规模的调整。这不仅减少了实施的时间成本,还降低了因流程改变而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其次,这类技术通常更容易被医护人员接受,因为他们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新的操作方法。


2. 能够实现跨领域或者跨行业合作的产品。


跨界一定是未来的趋势。知识和技术的交叉应用拓宽了医疗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尤其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远程和居家诊疗服务几乎是“默认”功能的当下,为产品和技术交融提供扎实基础和更广阔空间的创新将更受大型医疗公司的青睐。


医疗公司也越来越多正在加强与人工智能公司、数据分析公司、电子商务和数字服务平台的跨行业合作。跨国公司往往比较高瞻远瞩,他们通常在这些趋势才刚刚兴起时就开始布局,以便在市场成熟的时候把握先机。


例如,我们不久前就帮助一家健康消费品领域的跨国公司搜索了结合诊断和监测、数字智能系统、传感技术设备等跨越了传统领域定义的潜在创新合作伙伴。


3. 具有兼容性、扩展性和市场适应性的产品。


跨国企业倾向于寻找可大规模推广、适用于不同国家法规的医疗创新。他们的产品往往在全球范围销售,自然也希望这些新技术有全球推广的潜力。


这其中包含了对市场准入复杂性(例如对人体侵入程度、数据获取和管理能力等的不同地区要求),患者体验(例如低侵入式、无痛等),与产业可持续性(如材料的毒性和可降解性,制造与供应链的环境友好度等),以及可争取的市场份额和运营精益性等多重考虑。


例如,某跨国诊断公司之前委托我们在全球寻找能够直接接入该公司现有解决方案的居家自采血技术,以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其院内诊断设备的销售闭环。



如果以上这些分享还不够,这里还有一个绝佳机会等你把握——跨国医疗公司和医疗服务集团的资深高管们将亲自分享他们对亚洲创新企业在科研、投资并购、商业合作等方面的看法与期待,千万不要错过!


【 VB Discovery 出海实践研讨会 】

谁将是医疗巨头眼中的

未来创新合作者?


圆桌讨论嘉宾

  • VentureBlick 创始人、前美敦力亚太区总裁 Chris Lee(李希烈)

  • 拜耳全球创新合作部门 Leaps 副总裁 Andre Guillaume

  • 赫力昂(从 GSK 分拆的跨国消费医疗公司)全球研发合作及应用负责人 Steve Walsh

  • IHH 医疗保健集团(百汇医疗母公司,亚洲最大的私立医疗集团)企业风投助理副总裁 Karunan Gunasekaran

  • VentureBlick欧洲业务负责人、前拜耳全球呼吸业务及成熟产品全球副总裁 Kay Joest


Zoom 线上会议 

(英文对话,提供自动中文翻译)

2025 年 3 月 13 日(周四)

北京时间晚间 8:30 开始


跨国医疗公司资深高管亲自分享对亚洲创新企业在科研、投资并购、商业合作等方面的看法与期待


希望中国的创新小伙伴们多多参与全球交流,了解最新的行业生态和市场动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海道路。我们期待下一批被世界瞩目的中国医疗创新就有你!


关注“VB医疗出海”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及时了解更多大型医疗企业的创新技术搜索项目。发送邮件至 china@ventureblick.com,可了解更多可为您定制的出海支持服务。

Commentaires


VB Logo

VentureBlick(万创普利)是一站式的医疗创新出海平台,通过全球布局和独特的线上线下支持模式,更精准、高效地联结医疗创新生态的各方力量,推动跨领域与跨地域的关键性合作。我们在全球范围积极扶持初创企业的加速成长,助力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并为大型公司提供全球技术搜索。

Let the venture begin
  • LinkedIn

本网站及其内容由 VentureBlick(万创普利)制作。本网站上的任何内容均不构成购买万创普利提供的产品的招揽、邀请、推荐或要约。请注意,本网站包含的信息仅供参考,未经万创普利事先书面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复制、修改、出版、分发或转载。万创普利不保证本网站中内容的准确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不承担与使用或依赖任何此类信息相关的任何责任或义务。 ​

bottom of page